对苦与乐看法的层面不同,感受自然也不一样,关键在于我们的认识,并以什么心态来衡量。清末大学问家,梁启超先生说:「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该做的事没有做,责任未完是最苦」。什么事最快乐呢?当然是责任完了,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佛家对苦与乐有如下之认识:何谓苦?可举洞山禅师问学僧:「世间上什么是最苦?」甲学僧回答说:「地狱最苦!」禅师说:「未必。」乙学僧说:「感情束缚最苦!」禅师还是说:「未必。」丙学僧又说:「老病是最苦。」禅师一边摇头一边说道:「你们所说的苦,还有对治的方法,所以不是世间最苦之事。」接着有学僧反问禅师:「禅师认为呢?」「出家修道,不明大事,是名最苦。」禅师所讲的「不明大事」,就是指生死大事不能解决,是最苦的事。
生与死是人生两大课题,俗语说「各人吃饭各自饱,各人生死各人了」,意思是无人可以替代你去面对、去解决完全属于你自己的两件人生大事。难怪祖师大德常以「生死大事」来警策修道人,我们要从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安逸的生活中去体会「无常迅速」,不使心被虚浮不实的外境牵着走,必须注意当下,这样不论是面对生或死,才能安然自在。
何谓乐?这并不是吃穿的满足、感官上的刺激或是受了麻醉后所感觉到的快乐。那个时候,我们从亲身所体验的生命历程当中,饱尝过一切痛苦,从这些充满刺激烦恼的生活解脱过来,是这样一种感受,在佛门里称之为「寂灭乐」。寂灭乐是灭苦以后的真正快乐。在这种情形下,实在是没有相对的苦事与乐事,我们已经超越了苦与乐对自身的影响,我们已觉悟过来,对苦与乐已有另外一种看法,这是智慧的启发作用,令我们从精神层面上得到解脱,这种快乐,才是究竟的快乐。
最近我病了一场,虽不算很严重,但深深体会到「无常」的真正意义,更认识到在今时今日,自己对本份事仍未有把握,因为平日为了完成自己的心愿:弘法、建寺等等,到处奔波劳碌,没有在心地上下功夫,经此考验,知道心还有不少挂碍与不安,醒觉到如果这样就一命呜呼,岂不是白白空过一生!
各位须知,出家的本份事,是荷担如来家业,从开导一切众生,体会诸行无常,认清自己,自制自励,万缘放下,念佛修行等等。更重要的是切勿忽略「生死」二事。出家人是在家人的榜样;在家学佛者则是社会大众的榜样。诸位同修,祈愿我们共同努力去完满佛陀的教导于人间,充分利用短暂的人身,为生死、为众生,将生命变得更有价值,从今之后,我们心里念念忆佛,其它一切看破放下,不要太认真,快乐是因为能够放下一切负担,所谓如释重负!这样就没有牵挂了,即使走到人生的终点,也不用担心是苦是乐。因为苦与乐是一体之两面,关键在我们的心。
版权所有:药师经常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