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经常识网

要重视经典古诗文的学习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2-11-23 09:07:01作者:药师经常识网
要重视经典古诗文的学习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对经典古诗文,对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只有真爱,真学,真懂,才能发挥其大用。

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师范大学考察,翻看老师参与编写的课本时指出:“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文中去掉,加入一堆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总书记关于古诗文学习的话不多,但分量很重,涉及植文化根、铸华夏魂的问题,对教材编选、课程改革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一系列重要论述。他肯定了中国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继承发展的正向联系,确立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根基”与“精神命脉”的地位,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它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教育部研究制订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做的事情很多,首先,要让学生热爱它,学习它,弄懂它,并且践行它。在这方面,中小学各个学科责无旁贷,而语文学科更能发挥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包括语言、文字、文学,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又是学习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工具。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十分重视“母语”的学习,它的应用水平体现和直接影响民族的教育、文化和素质,对于培育民族精神、孕育民族情结、弘扬民族文化都有极强的凝聚和教化作用。经典古诗文本身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学习它本身就是学习民族传统文化。

我1956年上高中时,正好赶上新中国第一套统编教科书启用,语文课文学和汉语分科。文学从诗经、论语、左传、孟子、楚辞、战国策、汉魏乐府、唐诗、宋词、元曲,一直到明清小说,还有各时期文学史的概述。汉语讲语言基础知识,特别是语法。一年半的语文学习使我对中国的古典文学和汉语基本知识有了相对完整、系统的了解。我认为,这些古典文学和汉语的基本知识是每个中国人必备的。当时,我很多诗文都背诵了,终身受用。我大学虽然念的是中文系,但古文和汉语的那点底子是在高中打下的。

我们现在的中小学,经典古诗文学得太少,而且不系统,对中国古典文学形不成完整的印象,古文基础太差。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忘掉了,这就会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这不是危言耸听,事实正是这样。

在继承中华传统文化方面,台湾同胞就做得比我们好,值得学习和借鉴。台湾中学语文课原来85%学古文、古诗词,后减至70%,他们认为肯定要失败。台湾高考语文试题以古文和国学知识为主,占作文以外分数的九成以上,大陆大概只有它的一半。

台湾传统文化的根扎得很深。经典古诗文在年轻一代心中种下精神的根、文化的根,对台湾民众的整体文化素质和道德价值观产生了深远影响。

据了解,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国家都很重视对中国经典古诗文的学习。我们没有理由不重视它。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光喊口号不行,一定要有具体的实施办法。教育部研制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对此已有具体安排。我认为,首先要有数量的具体要求,同时要有质量的要求。有的老师建议,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文的分量,小学占到60%,中学占到40%。有些专家主张,小学不少于15%,初中不少于30%,高中不少于45%。外国选文比例在小学高年级不少于20%。也有专家担心,增加古诗文会加剧语文教学厚古薄今的失衡态势。看来如何安排古诗文学习,还需要形成共识。

要处理好古今中外的关系。既然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基和精神命脉,我们学习它,就完全是古为今用,不必担心厚古薄今的问题。关键是要很好地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研究如何做才能“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对经典古诗文,对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只有真爱,真学,真懂,才能发挥其大用,才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系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顾问、编审)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药师经原文

  • 药师经注音

  • 药师经讲解

版权所有:药师经常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