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寻大龙湫瀑布(清)方苞
八月望前一日,入雁荡,按图记以求名迹。则芜没者十之七矣。访于众僧,咸曰[1]:“其始闢者皆畸人也[2]。庸者继之,或摽田宅以便其私[3],不则苦幽寂去而之他[4],故蹊径可寻者希。”[5]过华严[6],鲍甥率众登,探石龙鼻流处,余止山下。或曰:龙湫尚可至也。遂宿能仁寺[7]。
诘旦,舆者同声以险远辞[8]。余曰:“姑往焉[9],俟不可即而去之,何伤?”[10]沿涧行三里而近,绝无险艰。至龙湫庵,僧他出。憔者指道所由,又前半里许,蔓草被径,舆者曰:“此中皆毒蛇貍虫,遭之,重则死,轻则伤。”怅然而返,则老僧在门。问故,笑曰:“安有行二千里,相距咫尺,至崖而反者?
吾为子先路。”[11]持小竿,仆李吉随之,经蒙茸则手披足踏[12]。舆者坦步里许,径少窄,委舆于地[13],曰:“过此则山势陡仄,决不能前矣。”僧曰:“子毋惑[14],帷余足迹是瞻。”[15]鲍甥牵引,越数十步,则蔓草渐稀,道坦平,望见瀑布。又前,列坐岩下,移时乃归。舆者安坐于草间,并作乡语怨詈老僧曰[16]“彼自耀其明,而征吾辈之诳[17],必众辱之。”
嗟乎!先王之道之榛芜久矣[18]。众皆以远迹为难,而不知苟有识道者为之先,实近且易也。孔、孟、程、朱皆因于众厮舆[19],而时君不寤[20],岂不惜哉!夫舆者之诳,即暴于过客,不能谴呵而创惩之也[21],而怀怒蓄怨至此;况小人毒正[22],侧目于君子之道以为不利于其私者哉[23]!此严光、管宁之俦所以匿迹销声而不敢以身试也[24]。
注释:
[1]咸:都。[2]畸(jī)人:奇特的人。《庄子大宗师》:“畸人者,畸于人而侔(móu)于天。”《释文》:“司马彪云:‘不偶也。不偶于人、谓阙于礼教也。’”这里泛指不寻常的人。[3]摽(biāo):把持。[4]不则:否则。[5]蹊径:小路。[6]华严寺:山上佛寺名。所供者为华严三圣,即毘卢舍那佛、和普贤、文殊二菩萨。[7]能仁夺:山上佛寺名,所供为释迦牟尼佛。[8]舆者:抬轿的人。辞:推辞。[9]姑:姑且,暂且。[10]何伤:有什么妨害。[11]先路:在前头领路。屈原《离骚》:“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12]蒙茸:蓬蓬松松的样子。这里指茂密的杂草和灌木丛。苏轼《后赤壁赋》:“履谗岩,披蒙茸。”[13]委:丢下,扔下。[14]惑:迟疑,怀疑。[15]帷余足迹是瞻:但看我的脚印。意即跟着我的脚印走。《左传襄公十四年》有“惟余马首是瞻”的话,这句是对《左传》的模仿。[16]怨詈:怨恨和谩骂。[17]征:证实。[18]榛芜:荒芜,废弃。[19]孔:指孔子。孟:指孟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性善说,提出“民贵君轻”说。儒家尊为“亚圣”程:指宋朝的程颢、程颐、理学家。朱:将宋朝的朱熹,理学家。厮舆:旧时指仆役一类的人。[20]寤:醒悟。同“悟”。[21]即:即使。暴:对别人施加恶行、欺侮。过客:指别人、创惩:惩罚。[22]小人毒正:小人害他的朋友。《礼记缁衣》:“唯君子能好其正,小人毒其正。”郑注云:“正,当为匹(疋)字之误也。匹,谓知识朋友。正音匹。”毒,害。[23]侧目:不正眼相看。形容仇视的样子。[24]严光:姓庄名光,字子陵。史家避汉明帝讳改作严光。东汉会稽余姚(今浙江省余姚县)人。青年时是刘秀的朋友并同学。刘秀称帝,召为谏议大夫,不肯受,归隐于富春山。管宁:字幼安,三国北海朱虚(今山东临朐县东南)人。东汉末避居辽东三十馀年。魏文帝、明帝都曾征召过他,并授与官职,他都坚辞不就。匿迹:躲藏起来。销声:不把声名张扬出去。身试:亲身尝试(小人的恶毒手段)。
本文写于乾隆八年(1743)八月。
大龙湫瀑布,在浙江乐清县的雁荡山中。瀑布飞洒三百丈,为雁荡山的奇观。瀑布旁有许多唐宋时摩崖石刻,是著名的名胜古迹。作者雁落山之游,同时也寻找到了大龙湫瀑布。
此记着重在一个“寻”字。首先是按图记去寻,其次向众僧寻问,其次让鲍甥去探寻,其次是乘舆往寻。当荒草塞路、肩舆之人不愿前行、被迫近回时,又改由老僧引路,步行前寻,终于望见了瀑布。种种文字,皆以见这次寻找大龙湫瀑布之经一番周折,方得不虚此游。作者对此感慨说,只要有“识道”的人带路,远道可以缩为近道,难道可以变为易道。那些欺侮别人的人,应该受到惩罚才好。
文章末了也是用了“缘情事以为波澜。别求义理以寓襟抱”的笔法,借以扩大其社会意义。